<

您的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公司动态

彩涂板厂家告诉你中国工业体系的核心源于钢铁

彩涂板厂家告诉你中国工业体系的核心源于钢铁为首的重工业,为什么这么说呢?小编来告诉你。

一个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础是什么?

 

以钢铁炼化加工为主的重工业+三酸一碱为核心的化工业。没有这两个产业,玩什么产业都是扯淡——呃,连打火机与拉链都搞不出来!

建立这两个产业的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——二次世界大战后,全球所有的发展国家除了中国,就没有一个能够跨过这两个产业的门槛。

那么,中国重工业与化工业的底子是什么时候打下的?

是毛时代。

没错,就是被无数人抨击否定的毛时代。

中国有一票公知天天给老百姓洗脑对国家百般诋毁——首先就是对毛时代全面否定。

现在我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当时的工业化历程,如果没有建国前三十年我们父辈的艰苦奋斗,那有今天中国硬怼美国贸易战的底气?那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?

1534298160.jpg

新中国建立之初满目疮痍,1949年,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.6%,北方地区不足5%,这是什么概念?

就是当时人类聚居地已经基本看不到成型树木——都被老百姓砍掉做成了燃料。

40年代末期全国灾害不断——暴雨、干旱、泥石流层出不穷,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5岁。

急剧恶化的生态已经表明,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,5亿人口已经超越了这片土地承购承载的极限,按照自然法则,或者爆发战争,或者爆发生态灾难,让总人口自然淘汰到4亿以下,才会慢慢恢复生态平衡。

中国几千年历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循环,所谓的改朝换代的历史,其实本质就是一个生态恶化后自然洗牌的历史。

怎么办?

 

怎么才能提高粮食产量,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?

 

怎么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,延长老百姓的寿命?

 

怎么才能根本上遏制恶化的生态,重建青山绿水?

 

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答案:工业化。

 

人类社会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就是工业化。

答案显而易见,但是做起来却千难万难。

建立一个工业体系需要天文数字的金钱,需要海量的工业设备,需要上亿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几百万优秀的工程师……而这一切,新中国都没有。

于是一套高积累模式被设计出来,把每一粒粮食、每一个水果都勒紧裤腰带省下来,去买机器买设备。

这还远远不够——任何国家工业化过程,必然将过去农业社会形成稳定利益格局砸得粉碎,重建一个以工业体系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结构。

在工业化的冲击下,大批农民失去土地,大批手工业者纷纷破产。伴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社会的剧烈动荡。

纵览世界列强工业革命历史,字里行间都是斑斑血泪。

英国工业化产生了羊吃人,法国有大革命——整个欧洲在工业革命期间都打成一锅粥;

美国工业化导致了南北战争,日本呢?为了搞工业化让国民承担了4倍于当时满清政府的税负,还一船一船把农家女子送到南洋当妓女赚外汇,就这样还爆发了西南战争。

中国为了避免工业化对社会的巨大震荡就搞了户籍制度——相当于设计了一个“安全带”将国民牢牢的绑在土地上。这个制度在后世与城市化进程格格不入,但是在前三十年对于工业化初期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很有作用的。

1534298732.jpg

然后,我们就开始拼命搞工业化,与时间赛跑。

工业化的基础就是煤钢为主的重工业,是三酸一碱的化工业——基础的基础还是钢铁产业——有钢就有煤,有钢就有肥。我们一个一个来说。

知道为什么农业社会总是无限循环生态灾难?

因为植物性燃料生长远远慢于人口的自然增长!

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为什么几千年来柴永远排第一?比粮食还重要?

因为粮食几个月就可以收获,柴木要生长几年十几年几十年!

中国煤矿资源丰富,但是要把煤炭开采出来运输到各地作为工业与民用的燃料——就得有一个工业基础,有一个钢产量的基础(开矿的机械装备、运输的铁路铁轨统统都需要钢铁)——这就是有钢就有煤的原因。

我们大跨越全民拼命炼钢(虽然心态过于急躁),不就是希望多弄一点钢铁吗?钢铁产量真TM太重要了。

50年中国钢产量61万吨,对应煤炭产量3000万吨,到60年大跨越高峰时期,钢产量1351万吨,煤炭4亿吨;61年跌下来,钢产量780万吨,煤炭2亿吨——相比50年也是增加了7倍!

有钢就有肥,这个肥是化肥的肥。

中国与印度耕地面积其实差不多,印度自然条件更好(土地肥沃、日照充分,水源充足),但是中国粮食产量反而是印度的2倍,蔬菜产量是10倍。知道是为什么吗?

主要原因就是化肥——有肥就有粮。

我们现在一亩地大致要用30公斤化肥,如果替换成人畜粪便要提供同样多的养分就需要1吨——就算中国人均耕地只有2亩,在农村社会一家人加家畜能出产几吨粪便吗?

化肥生产靠设备——这个技术含量不高,但是这些设备都必须承受化肥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——炼钢水平、材料工艺才是关键——基本上能够造化肥厂的设备就能造核潜艇的外壳——这个问题我们到70年代才解决。

化肥能大规模量产,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。同时,化工业的发展还能提供大量廉价塑料水管与塑料薄膜——知道这两个玩意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中国可以大规模推广大棚种植!土地利用效率几乎增长一倍!中国一年7亿吨逆天的蔬菜与水果产量就是靠着这个塑料大棚搞出来的!

现在你明白为什么钢铁产业与化工产业才是工业体系的基础。只要有了这两个产业,工业化才算入了门,不仅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,延长寿命,更重要的是才能把终端制造业拿下来。

包括打火机、拉链、玩具、自行车、热水瓶等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——没错,这些都是低端制造业,但是你不从低端做起能够一步到位去做高端?小学都没毕业你能去考研究生?

现实世界还真有这样的国家——低端产业都没搞定就去搞高端——对,就是具有“迷之自信”的印度,这些年经常宣称要实现军工国产化——要自己搞坦克,搞飞机,搞航母——最后结果如何?就是一个笑话!

工业体系在前期简直就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怪兽,世界列强的工业革命历程基本都是踩着尸骨趟着血水走过来的。

中国的代价也很大——但绝对不能因为代价而否定毛时代非凡的成就。

没有前30年的时间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——哪有改革开放后40年的经济腾飞?

很多人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,对前三十年的打底子做基础的成就视而不见。

那么,用脚指头想一想,全世界亚非拉一大票发展中国家廉价土地、廉价劳动力要多少有多少,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什么给什么,最后谁干出来稍微像样的工业体系?

所以我们不能用后三十年来否定前三十年!

现在中国基本上把中低端产业全拿下来了,开始冲击高端产业——包括芯片、大飞机、汽车、高端仪器设备等等。

现在你明白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多么强大!

可以这么说,只要这个工业体系拿到的产业,别人想抢走——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低端制造,也是千难万难。

过去十几年东南亚一票国家以低廉的人力成本、土地成本,各种优惠政策想从中国转移一部分低端产业链出来,结果怎么样?

纺织业是出去了一部分——这是工业体系中门槛最低的,但是没有化工产业链配套,结果就是上游的染料产业还捏在中国手中——这玩意在纺织业中相当于电子产业的“芯片”。

结果就是一票东南亚纺织业(包括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国等等)被江浙一帮染料企业按在地上反复摩擦……

印度每年要消费10亿+台手机,于是印度政府提高关税来搞手机生产国产化,所以很多巨头都在印度设厂,目前在印度销售第一品牌的小米就在印度设厂。

其实就是从中国进口全套零部件然后在印度组装一遍,其它巨头也是如此。